点击:次 2022-09-25
2016年以来,“映美杯”江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坚持每年举办,以赛促训、以赛促建。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
刚刚过去的周末,历时5天的“映美杯”2021年江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下称“市级‘四联赛’”)拉下帷幕,诞生本年度的冠军队。其中,作为冠军队代表,江门市第一中学男子队、台山市华侨中学女子队、江门一职男子队将代表江门出战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
自2016年出台《江门市关于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后,江门市教育局积极建立市、县(区)、镇、学校四级足球联赛制度,以赛促建,提升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水平。如今,江门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成功创建9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07所省足球推广学校、112所江门市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和1个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累计13人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最佳阵容。
尽管如此,与周边地市相比,江门校园足球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记者走访了解到,即便是能在市级“四联赛”取得好成绩的学校,仍被生源培养尚未成系统、经费投入不足、足球专业教师缺口大等问题制约着。
“双减”政策背景下,江门校园足球如何实现从有到强?不少学校反映,希望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支持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足球生源培养体系,破除壁垒,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同时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引进一批足球专业教师人才,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与足协或职业俱乐部运动员流动和逐级反哺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何谓校园足球?▶▶“普及是方向,育人是根本”
颠球、踩球、拨球……一到大课间,北苑小学全体学生每人一个足球,跳起快乐足球操。这是北苑小学将足球教育与“阳光一小时”大课堂相结合而开发的足球特色操,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快乐足球的文化氛围。
2016年,秉持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立德育人理念,北苑小学以筹建小型足球场地为契机,探索推广校园足球文化,组建校级足球队伍,积极参与各级足球赛事。发展至今,该校已经创建成为“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特色学校”“江门市传统项目足球特色学校”,正在申报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并在今年的市级“四联赛”中夺得小学女子组第二名。
“足球不是负担,足球训练和比赛不仅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还能让他们获得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和互助友爱的精神,这是每一个青少年成长中所必需的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北苑学子。”北苑小学副校长梁丽晶说。
关于推广校园足球背后的育人理念,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校长张文伟也有相似的意见。他表示,“双减”政策背景下,支持发展校园足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足球运动讲究的是团队意识,学生参与其中,接受了渗透教育,进而能在开展小组探究学习的高效课堂上有所发挥。从运动场到课堂,学生习得的合作精神、拼搏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一脉相承的。”张文伟补充。
“发展校园足球,普及是方向,育人是根本。”江门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科长李胜前表示,要坚持把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作为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顽强拼搏精神与意志品质的重要方式,让“快乐足球”成为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发挥校园足球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2年举办的市级足球赛事参赛资格将与各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挂钩,不达标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校园足球正在成为体教融合和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引子。
新会区教育部门正以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为契机,建立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球健体、以球促学、以球育人”的教育理念,联合地方足球俱乐部开发和编制足球教学指南或教材,全面实施足球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有力推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校园足球应该成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起点。”台山市华侨中学体育组科组长梁维兴说。
如何培养人才?▶▶建立系统的足球生源培养机制
记者从今年的市级“四联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江门将探索实行全新的校园足球联赛赛制——明年5月举行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资格赛,赛制改革为南北部赛区两大组别,采用主客场比赛模式,角逐选拔出参加2022年“省长杯”联赛的队伍。若该赛制模式探索顺利,将在同年举办的市级“四联赛”中继续沿用,选拔参加下一年“省长杯”足球联赛的江门代表队。
相关负责人解释,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理顺比赛机制,让参加“省长杯”联赛的代表队有足够的备战时间,在省级赛场上赛出成绩、赛出风采;另一方面在于以赛促训、以赛促建,让更多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在联赛比拼中脱颖而出、不断成长。
那么,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通过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探索培养优秀足球人才?
梁维兴认为,江门足球队要想在省级赛事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进了高中以后才开始接触足球运动的,从培养竞技人才的角度出发,仅3年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娃娃抓起。”
“当前,台山市华侨中学发展校园足球的重点在于推广普及——每个班级都组建了足球队,另外还有年级队伍、校级队伍和足球社团,保持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每年踢一次班际赛,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郁。同时,我们还通过高考体育足球专项向高校输送一批人才,14个报考学生中有8个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建设成果明显。”梁维兴补充。
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足球教师刘西桓同样认为,建立系统化的足球生源培养体系是关键,“我们的足球队之所以能在全市的赛场上踢出好成绩,关键在于会城天禄小学这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提供了很好生源,再加上我们与地方足球俱乐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专业足球教练作支撑,近3年来才会出现突破性的发展。”
刚刚结束的市级“四联赛”中,来自会城天禄小学的足球队夺得了小学男子组、女子组的冠军,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的足球队赢得了初中女子组的冠军。
得益于生源支撑,江门市第一中学连续两年夺得市级“四联赛”的高中男子组冠军。该校足球教师陈祖康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足球特长招生和举办校园“新生杯”的形式,发掘、培养了一批足球人才,并于去年首次代表江门高中男子组踢进“省长杯”联赛十六强。
陈祖康表示,足球竞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小学、初中的训练基础,教育部门需要加大校园足球在中小学阶段的推广力度。“教育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破解壁垒,打通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最后一公里’,畅通他们升入初中、高中的通道,进一步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足球运动。”刘西桓补充建议。
师资缺口如何解决?▶▶引进人才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当前,师资短缺成为制约江门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短板,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外聘足球专业教师或与地方俱乐部合作等方式,来解决足球专业教师人才缺口大的问题。例如,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每年需要花费一笔资金聘请专业足球教练进校训练校队,同时派本校体育教师参加足球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校园足球教学水平;会城天禄小学则通过与地方俱乐部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组建了一支珠超少年梯队,开展校园足球青训。
景贤学校体育组科组长李英龙表示,江门不少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建设仍存在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培养专业竞技人才层面难以实施因材施教,亟须地方教育部门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提升体教融合水平与专业教学水平。
梁丽晶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足球专业教师人才,学校每年均需花费一大笔钱外聘教练,这对于本就不宽裕的足球专项经费预算来说,更显捉襟见肘。“自开展推广校园足球以来,经费主要来源于本校财政。每月外聘专业教练至少需要花费五六千元,每次出外比赛也需要花费两三万元,另外还有场地运营、器材更新,一年下来至少要花上十几万元。”梁丽晶说,“倘若能够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引进一两个足球专业教师,每年能省下一笔外聘教练费用。”
针对足球专业教师缺口大的困境,新会区教育部门选择与地方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邀请更多专业足球教练走进校园。2015年11月开始至今,得到了新会“宏之会”足球俱乐部的大力支持,该区相继成立了15个校园足球训练基地,由足球俱乐部免费提供训练器材,定期派出专业足球教练给各个基地进行指导。
陈祖康建议,接下来,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培训、新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培训等方式,逐步完善校园足球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未来,我们可以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与足协或职业俱乐部运动员流动和逐级反哺机制,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支持建立退役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兼职校园足球教师制度。”刘西桓表示。
针对江门全市校园足球发展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足球专业教师人才缺口大的问题,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回应,下一步,市教育部门将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招聘或引进一些足球专业教师,同时定期举办足球单项比赛,推动校园足球体育改革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江门还将继续做好体育足球等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要求学校开设足球课程,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校园足球联赛,为国家、省培养更多的足球好苗子。据了解,今年江门共有42所学校及幼儿园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新会区申报全国足球试点县(区),目前正在复核上送国家审批。